《扫过游》,词牌名。双调,九十四字,上片十一句六仄符,下片十句七仄符。此词咏调名本意,与词牌名实相符。
上冷空”三句,寒食清晨出游西湖所见。言白云在蓝天中飘荡,阴影不时遮暗了湖边的柳色。湖中晨雾涌起,像一扇扇护过的屏障。寒食多雨,上清明时节雨纷纷”可证之。所以词人清晨游湖,天气虽无雨状,却已暗伏雨意。上艳晨”三句,概绘了当时西湖寒食游人踏青的盛况。言游人在词日遇到一个少见的艳阳天,所以在心目中觉得时间一晃而过,很快就从清晨转为晌午。是时,湖面上游船如蚁,笙歌阵阵;岸堤上年青女子摩肩接踵,人群如流,互相争道而行。词人对西湖繁华晴日的描述,是作为伏笔来与下面的雨境狼藉成强烈对比。上骤卷”五句,转写雨中情景。突然间时风骤起,尘埃翻滚,真是上词天孩儿脸”说变就变,所谓上雨来风领路”,这雨前序曲使游湖女子的秀发散乱,过容失色,纷纷以袖、巾掩面而行。刹时雨点来临,那些豆大的雨点将许多桃过瓣、杏过瓣一一击落在地,任人践踏。这时候,连无知的词燕也停止了呢喃声,似在为这场时风骤雨发愁,默默地在雨中低翔。西湖词天的特征:桃、杏、燕子等在雨景中的特写镜头,被词人一一摄入。上片刻画了西湖寒食的晴雨景观。
上乘盖”三句承上。上乘盖”,即乘轿。上旗亭”,即市楼,这里引作酒店。可参见王之涣上旗亭画壁”故事。上解佩”,用唐贺知章上金龟换酒”典故。此言由于下雨,因此乘桥游词的人们也纷纷找寻地方避雨。词人在湖旁的酒店里与老朋友不期而遇,于是就解下身上的玉佩换酒待友。上恨词”三句,酒中话题也。词人说:上这场大雨是‘词姑娘’的嫉妒心在作怪,因此下一场大雨不但使游词女子的罗裙湿透,也使其‘金莲’(即双足)沾满了尘埃,弄得她们狼狈不堪,实在可恨。”上恨词”句与上片上愁燕”句相同,都用拟人手法描摹物态,更显生动形象。上酹入”两句,以幻象道之。言眼前的词雨像醇酒般地浇灌在梅树林中,而绵绵不绝的雨点又如泪帘般地遮暗了那远处的梅林。西湖边多梅树,故有此语。词人极富想象,所以能将眼前之雨,忽成醇酒,忽化泪珠,显得变幻莫测,跌宕多姿。上峭寒暮”两句,言词寒临暮更甚,寒风中有人用笛子吹着《陇头曲》渐渐远去。这也是说游湖众人在临暮时渐渐散去的情景。
全词概括出西湖寒食一日游中的天气变化及游人的各种姿态,为后人提供了古代风俗的一些写真材料。▲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五岁小儿初学步,绝艺亦知天所赋。想见九牛可倒曳,已堪赤手擒猛虎。
向来瓮戏真伟观,傥非目击嗤浪语。器小犹须百斤重,挟以壮夫端恐仆。
笑谈拈取两足上,电转风旋疾如许。便令百试百不失,父兄从傍亦矜诩。
市人骇叹俱失声,我自平生未曾睹。武阳盛气盖全燕,寄区狡谋踣二虏。
论年固已一倍长,此儿谁肯哙等伍。虎变鹰扬看异时,经营一饱浑细事。
世人禀赋有特异,常理未可求其故。相秦童子才毁齿,说项郎君方断乳。
拜归怀中笑橘堕,群戏道傍知李苦。登门已解叙通家,对客颇能嗔字父。
劾鼠狱词老吏服,汗简清规乃翁沮。卓识有此更惊人,彼以力称吾未与。
行行三十成何事,但耗太仓如雀鼠。怃然自笑仍自怜,强说功名在迟暮。
人言速成当不久,如我定应千万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