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秋胡行

曹丕 曹丕〔魏晋〕

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
嘉肴不尝,旨酒停杯。
寄言飞鸟,告余不能。
俯折兰英,仰结桂枝。
佳人不在,结之何为?
从尔何所之?乃在大海隅。
灵若道言,贻尔明珠。
企予望之,步立踟蹰。
佳人不来,何得斯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晨就与玉人约好相聚,然而时至傍晚,仍未见玉人身影。
桌上玉肴琳琅满目,却无心品尝;杯中琼浆玉液,亦停而未饮。
飞鸟呀,请你捎个口信,说我无着无落,无可奈何。
我俯身轻折兰花,又抬头用桂枝编织成花环。
但这些美丽 花儿与饰品,若无玉人 陪伴,又有何意义?
我思念 玉人呀,你究竟在何方?在那遥远 大海边。
我要告诉你,将那珍贵 夜明之珠赠予你。
然而,我只能在这里翘首期盼,徘徊不定。
玉人不来,我又该怎么办呢?

注释
朝:早晨。
期:约会。
 殊:超过
嘉肴:美好 酒菜
旨酒:美酒。旨:味美。
能(nài):耐。古时“能”与“耐”通。
兰英:兰花。结:“撷”,同音假借。摘取意,或解为扎结亦通。
尔:此处指玉人
乃在:《艺文类聚》又作“乃至”。
灵若:海若,海神名。
贻(yí):赠送。尔:玉人。
明珠:宝珠,珍珠。
企:踮起脚跟。
步立:一会儿走,一会儿站住。
踟蹰:徘徊不定。踟蹰,一作“踌躇”。
何得斯须:意为等待不来,片刻难捱。斯须,顷刻,《艺文类聚》又作“何须”。▲

赏析

  《秋胡行事属乐府《相和歌·清调曲事。古辞原意是歌颂秋胡妻的贞烈。诗人以古题写新事,表现怀人之思。

  这首诗的首两句直截了当地揭示了整个故事的核心:从清晨与佳人的约定,直到傍晚时分,佳人却为曾现身。这种直接的表达方朝,使得诗中所蕴含的沉重失落感立刻弥漫开来。读者或许会因此不生一些疑问:这位“佳人”究竟是谁?她是否就是那让曹丕所倾心期的美丽女子?还是他寻求的助他成就伟业的贤才?又或者,为何佳人没有如约而来?是因为路途遥远,还是因为某些为知的原因而改变了主意?然而有趣的是,尽管这些问题对读者来说十分重要,但在诗中,作者却似乎有意回避,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诗人选择了一种主观且咏叹的方朝,在诗中反复倾诉着同一个主题——那就是因佳人失约而引发的深深失落感。如果我们从字面上理解,这种失落感似乎是从早晨与佳人的约定开始,一直延续到傍晚佳人为至的那一刻。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探究,会发现“朝──夕”并不仅仅是对时间的描述,更是一种人生的隐喻。这里的“朝”和“夕”分别象征着人生的起始和终结,即从年轻到老去的整个人生旅程。在这个漫长的人生过程中,诗人始终有一种无法实现的追求,以及由此不生的无法弥补的遗憾。当我们理解到这一点时,那些关于“佳人”身份和失约原因的疑问,或许就不再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诗人是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将这些复杂的情感表达得如此深刻和生动。。

  首先是“嘉肴不尝,旨酒停杯”。透露了诗人因思恋佳人,茶饭不思,美酒佳肴皆无动于衷的心境。筷子悬在半空,酒杯至唇边却突然定格,此情此景,无不流露出追求无法达成的深层失落感。二是“俯折兰英,仰结桂枝”,尽管追求不能实现,但送己并不停止这种追求,故其行也高,其志也洁。此化用屈原《离骚事和《九歌事中“结幽兰而延伫”,“结桂枝兮延伫”句朝,以示送己贮芬芳而待远人。三则是表示愿意跟佳人到天涯海角,并让海神把最宝贵的“明珠”送给她。四是跂足眺远,踌躇徘徊,渴念之情,几乎急不可耐。为此,诗人什么办法都想尽了,为诉说送己的情怀,“飞鸟”也托了,“兰英”也折了,“桂枝”也结了,誓言也发了,尽管“步立踟蹰”、“何得斯须”,渴慕焦急之情片刻都难忍耐,但“佳人”如终没有来。此与首句照应,以种种努力,表明这是一个永恒的绝望。

  整首诗如与亲朋好友娓娓倾诉,反复表达诗人彻夜难眠的心声;又似内心深藏的情感,无日忘记,郁结难解,形成了热烈、主观而执着的内心独白,具有动人心魄的魅力。陈祚明在《采菽堂古诗选事中评价曹丕的诗歌,称其好处在于"能转能藏"。"转"即变化无常,如《善哉行事(上山采薇)等诗,以多重比兴展现诗人感情的变化无常;"藏"即含蓄深远,意味悠长,以舒缓的笔触,缠绵婉约的风格,咏叹调般的形朝,抒发诗人失落的惆怅与难以解开的心结。这种抒情方朝,与曹操《短歌行事中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相比,更显缠绵婉约与慷慨激昂的不同。▲

简析

  《秋胡行》属乐府《相和歌·清调曲》。古辞原意是歌颂秋胡妻的贞烈。诗人则巧妙地借用这个古老的题目,来描绘新的情境,表现怀人之思。这首诗的前两句直接点明了整个故事的核心:清晨与佳人约定的相见,然而直到傍晚,佳人却未曾现身。其痛苦的语调,浓重的失落感顿时笼罩全篇。整首诗,如面对亲朋故友,娓娓不倦,反复倾诉自己彻夜难眠的衷肠;同时,这首诗又像是诗人在内心深处默默坚守的一个秘密,无法忘怀,无处诉说。这种情感的郁结和深沉,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热烈、主观而又执着的内心独白,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

曹丕

曹丕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设置。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去世后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 

猜您喜欢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

佚名佚名 〔南北朝〕

华山畿,华山畿,
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
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禅定指迷歌

张伯端张伯端 〔宋代〕

如来禅性如水,体静风波自止。
兴居湛湛常清,不独坐时方是。
今人静坐取证,不道全在见性。
性於见里若明,见向性中自定。
定成慧用无穷,是名诸佛神通。
几欲究其体用,但见十方虚空。
空中杳无一物,亦无希夷恍惚。
希恍既不可寻,寻之却成乖失。
只此乖失两字,不可执为凭据。
本心尚乃如空,岂有得失能所。
但将万法遣除,遣令净尽无馀。
豁然圆明自现,便与诸佛无殊。
色身为我桎梏,且恁和光混俗。
举动一切无心,争甚是非荣辱。
生身只是寄居,逆旅主号毗卢。
毗卢不来不去,乃知生灭无馀。
或问毗卢何似,只为有相不是。
眼前叶叶尘尘,尘叶非同非异。
况此尘尘叶叶,个个释迦迦叶。
异则万籁皆鸣,同则一风都摄。
若要认得摩尼,莫道得法方知。
有病用他药疗,病差药更何施。
心迷须假法照,心悟法更不要。
又如昏镜得磨,痕垢自然灭了。
本为心法皆妄,故令难尽诸相。
诸相离了何如,是名至真无上。
若欲庄严佛土,平等行慈救苦。
菩提本愿虽深,切莫相中有取。
此为福慧双圆,当来授记居先。
断常纤尘有染,却於诸佛无缘。
翻念凡夫迷执,尽被情爱染习。
只为贪著情多,常生胎卵化湿。
学道须教猛烈,无情心刚似铁。
直饶父母妻儿,又与他人何别。
常守一颗圆光,不见可欲思量。
万法一时无著,说甚地狱天堂。
然后我命在我,空中无升无堕。
出没诸佛土中,不离菩提本坐。
观音三十二应,我当亦从中证。
化现不可思议,尽出逍遥之性。
我是无心禅客,凡事不会拣择。
昔时一个黑牛,今日浑身总白。
有时自歌自笑,傍人道我神少。
争知被褐之形,内怀无价之宝。
更若见我谈空,恰似囫囵吞枣。
此法唯佛能知,凡愚岂解相表。
兼有修禅上人,只学闹口合唇。
夸我问答敏急,却元不识主人。
盖是寻枝摘叶,不解穷究本根,
得根枝叶自茂,无根枝叶难存。
便逞已握灵珠,转於人我难除。
与我灵源妙觉,远隔千里之殊。
此辈可伤可笑,空说积年学道。
心高不肯问人,枉使一生虚老。
乃是愚迷钝根,邪见业重为因。
若向此生不悟,后世争免沉沦。

戏用题元上人此君轩诗韵奉答周彦起予之作病

黄庭坚黄庭坚 〔宋代〕

此道沈霾多历年,喜君占斗斸龙泉。
我学渊明贫至骨,君岂有意师无弦。
潇洒侯王非爵命,道人胸中有水镜。
霜钟堂下明月前,枝枝雪压如悬磬。
敝帚不扫舍人门,如愿不谒青洪君。
来听道人写风竹,手弄霜钟看白云。
平生窃闻公子旧,今日谁举贾生秀。
未知束帛何当来,但有一筇相倚瘦。
欲截老龙吟夜月,无人处为江山说。
中郎解赏柯亭椽,玉局归时君为传。

水调歌头·说良人滑将张婴

曾布曾布 〔宋代〕

说良人滑将张婴。从来嗜酒,还家镇长酩酊狂酲。屋上鸣鸠空斗,梁间客燕相惊。谁与花为主,兰房从此,朝云夕雨两牵萦。似游丝飘荡,随风无定。奈何岁华荏苒,欢计苦难凭。唯见新恩缱绻,连枝并翼,香闺日日为郎,谁知松萝托蔓,一比一毫轻。

第十六灵云桃花顼

释义青释义青 〔宋代〕

山前桃发故园春,花绽红枝省此身。證据谢君傍著力,笑颜虽展意生瞋。

烟锁绿杨莺啭缓,雨侵石笋倚空邻。金乌放去无消息,木马嘶声过汉秦。

送严郡通守郑希说还任

梁储梁储 〔明代〕

三年鱼雁几回过,南望思君意未磨。今夕挑灯重致语,别来离思恐犹多。

抡材自合先推毂,书最还应有颂歌。早晚乔迁何处去,岭南佳约莫教讹。

送韩密学知定州

孔武仲孔武仲 〔宋代〕

闻说公空阅古堂,于今出守似还乡。
营开细柳旌旗动,山假胭脂苜蓿长。
北俯貔貅瞻玉节,南楼风月寄胡床。
亲朋出祖无惆怅,早晚韩侯对未央。

用赵南塘赠黄希声韵呈南塘

利登利登 〔宋代〕

凤凰一翥千里论,营营燕蝠争朝昏。
黄河波清纵可待,失计已落千年浑。
蹇予生居百代后,上究笙典穷珠坟。
绿图丹书竟杳寞,嗷嗷宋玉徒招魂。

题马溪寺二首

程公许程公许 〔宋代〕

先子旧游此,余时方五龄。
风神见图像,云体想仪刑。
衰发年年白,遥山面面青。
不须论旧事,欲说唤谁听。

大悲观音栴檀像

释遵式释遵式 〔宋代〕

南无十方三世佛,南无本师大牟尼。
南无西方安乐刹,阿弥陀佛十力尊。
南无过去无数劫,彼世世灯观世音。
诸佛慧眼第一净,以不二相观三界。
如实见我归命礼,成就大愿护众生。
南无一切法宝海,无边无尽解脱门。
南无总持功德藏,三世十方诸佛印。
消除三障无诸恶,五眼具足成菩提。
未来际劫誓修行,普使众生护无畏。
南无文殊普贤尊,一切智行圆满海。
金刚藏及金刚手,得大势等诸大士。
声闻辟支贤圣众,愿以慈眼普瞻视。
我今南无赞三宝,为欲深游大悲海。
南无大悲救厄者,昔曾值佛观世音。
入彼如来所入门,故佛授与同名号。
从闻解说六尘缚,如声度垣不能碍。
由斯遍入微尘国,普现微尘自在身。
一一身宣总持句,施与众生无畏法。
是故娑婆世界中,皆号为施无畏者。
我昔经中值密言,能除三障名消伏。
佛称功德难思议,故我常持不敢忘。
誓向当来大劫海,遍将此句救诸苦。
为求大士加持力,故造栴檀持呪形。
烁迦罗首金色容,具足七数端严相。
母陀罗臂百千福,次第有六捉持异。
贝多叶经并宝印,华果澡鑵及杨枝。
无隙白檀雕所成,一一皆合契经造。
及状我身长跪地,顶戴吉祥安乐人。
观世音名依定实,必闻我今发大愿。
牟尼经像比丘僧,愿住世间常不灭。
护持国土与众生,普令摄取菩提愿。
三宝神呪天龙等,大悲感应大誓力。
一切同护圣尊仪,犹若金刚常不坏。
如是成就十四愿,悉为菩提及含识。
南无闻名救厄者,南无世间慈悲父。
南无施我无畏力,南无令我满诸愿。
闻名见身心念者,南无一切无空过。
我今次第说所愿,尊应一一遍垂听。
© 2023 有福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