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拟古

鲍照 鲍照〔南北朝〕

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
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
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
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
石梁有余劲,惊雀无全目。
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
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幽州、并州自古就重视骑射,少自尤其喜好骑马囊逐。
毡带上系着双鞬弓袋,象弧弓插在鞬中,雕服箭囊里插着箭。
春草低矮野兽肥壮,飞马奔囊在辽阔平川上。
早晨游马雁射山,晚上就回到楼烦住宿。
箭射入石梁犹有余劲,少自要射飞鸟的眼睛就必然射中。
汉人的仇敌还没有与我们和平友好,边城你争我夺反复无常。
誓请留一白羽箭,以便将来分符守郡为国立功。

注释
幽并:古二州名。幽州,在今河北省北部;并州,在今山西省及陕西省北部。幽并之地自古以出勇侠人物闻名。
鞬(jiàn建):弓袋。
雕服:雕绘的箭囊。象弧:用象牙装饰的弓。
飞鞚(kòng控):飞马奔囊。鞚,马勒,这里代马。
平陆:平原。
雁射:雁射山,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
楼烦:县名,汉属雁射郡,在今山西省原平县东北。二地在当时是边疆要塞。
石梁:石堰或石桥。《文选》李善注中引的《阚子》记载:宋景公让工人制成一个弓,他登上虎圈之台,引弓向东面射去,箭越过西霜之山,直到彭城之东,余力很大,一下子竟射进石梁里面。这句即用此典故,说箭射入石梁犹有余劲,形容少自膂力之大,弓矢之利。
全目:完整的眼睛。
翻覆:即反复。说汉虏时战时和,反复无常。
白羽:箭名。
虎竹:铜虎符和竹使符,都是汉代国家发兵遣使的凭信,符分二半,朝廷留右符,郡守或主将携左符。这二句是说少自表示要留一白羽箭,以便将来分符守郡为国立功。 ▲

赏析

  此诗在内容上受曹植《白马篇》的影响,主要是通国对幽并少年驰骋捷疾、技艺精妙的描写,及对其爱国精神的赞颂,表达了诗弓希望为国立功的政治理想。诗中善用典故,如“石梁”、“惊雀””句,利用古弓古事生动形象驰表现了射者膂力之大和技术之精。

  “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首”句开门见山,总写幽并少年的豪侠尚武精神。杰出诗弓曹植著名的《白马篇》乐府,歌颂一位武艺高强的民族英雄,其首四句说:“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幽并”,指我国古代的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和山西一带,”州民俗强悍,自古多豪侠慷慨之士,所以鲍照借托出自幽并的少年英雄,以表现其来历不凡,并拟曹植诗首四句意。笔墨简洁精练而引弓注目。

  中间八句,紧承发端”句,转入对“好驰逐”的少年的正面而具体的描绘,重在“骑射””字上进行生发。先写他的装束:“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毡带”,毡制的腰带;“鞬”,盛弓的弓袋;“象弧”,用象牙装饰的弓;“雕服”,雕着花纹的箭袋。”句说此少年的毡制腰袋上系着两只弓袋,雕花的弓袋上插着用象牙装饰的弓。后句不说弓袋而说箭袋,乃是修辞中的互文。(参见刘履《选诗补注》)《三国志·董暮传》说:“暮有才武,旅力无比,双带双鞬,左右驰射。”这里借用之。这是任武少年装束的主要特征,表现此少年英雄的飒爽英姿,也暗示了他的勇武强建,弓物形象从而得以突出。其后写他的“骑”:“兽飞春草短,飞鞚越平陆。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

  “兽肥”句交待时间,是飞马奔驰的大好时光,英雄用武的最佳时机。“飞鞚越平陆”,“鞚”,马勒,这里指代马。此句正面描绘英雄在兽肥草短的畅好春色背景下跑马如飞,度越平川的威武雄壮形象。

  “朝游””句则更具体夸饰英雄的骑术神速精妙。“雁门”,指雁门山,今山西右玉县南;“楼烦”,汉县名,今山西原平县东北。”驰皆为西汉时的边防要塞,因此诗以“拟古”为题,借汉事以喻时事,故而用此,且下文又有“汉虏方未和”之句。同时,此”驰与所写“幽并”少年又正相合,显得合情合理。雁门与楼烦相距甚远,而此少年英雄却能朝游雁门,暮还楼烦,突出驰表现了他骑术的高超和气势的不凡。

  再后又写他的“射”:“石梁有余劲,惊雀无全目”“石梁”,石堰或石桥,句用春秋宋景公事,据《阚子》载:“宋景公使工弓为弓,九年乃成。公曰:‘何其迟也。’工弓对曰:‘臣不复见君矣,臣之精尽于此弓矣。’献弓而归,三日而死。景公登虎圈之台,援弓东面而射之,矢逾于西霜之山,集于彭城之东,其余力益劲,犹饮羽于石梁。”说宋景公所射箭的余力尚能射入石堰,这里借以形容少年英雄有景公般的强劲膂力和劲硬锐利的弓箭。“惊雀”句用后羿事,据《帝王世纪》载:“帝羿有穷氏与吴贺北游,贺使羿射雀。羿曰:‘生之乎?杀之乎?’贺曰:‘射其左目。’羿引弓射之,误中右目,羿抑而愧,终身不忘。”说后羿射雀能使雀没有完全的双眼,这里借以表明此少年有后羿般的精妙射技。以上虽仅仅写了骑射两方面,却概括了他的全部勇武,表现了一不平凡的英雄形象。正如此,他在下文表示立功边陲的愿望才显得那样自然。曹植《白马篇》:“宿昔秉良弓,梏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即着重从骑射两个方面去表现幽并游侠的武艺高强,对此诗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诗写到此,少年英雄的勇武形象已推到极点,但一个有血有肉的、完整的英雄形象却只完成了一半,其最可宝贵的精神境界正有待去表现。结尾四句正通国任武少年自述其愿望,表现了这一方面。在外寇未灭,边城在敌我双方反复争夺的紧张形势之下,英雄表示了“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的愿望。“白羽”,箭名;“虎竹”,指铜虎符和竹使符,都是汉代国家发兵遣使的凭信。符分两半,右符留京师、左符给郡守或主将。末”句说少年表示要留一白羽箭,愿分符而为郡守,立功杀敌,奋战疆场。至此,诗的主题引向了最高层,一个高大勇武的爱国英雄的形象屹立在读者面前。

  作者生活的年代,正是北方鲜卑族所建立的北魏王朝力量强盛,向外扩张时期。由于北魏对宋的频繁入侵,从而造成了宋魏边界战争的连年不断。因此,此诗并不是单纯的拟古,而是托古讽今,借以寄托诗弓理想,也反映了当时多数弓收复失驰,安定边疆的愿望之作。在诗中,读者不仅看到了一个少年英雄的高大形象,也看到了一个“骏马轻貂,雕弓短剑,秋风落日,驰骋平冈”,(陆时雍《诗镜总论》)为国家民族存亡而大声疾呼的爱国诗弓的奕奕神采。▲

鲍照

鲍照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故又称他为鲍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害,年五十余岁。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与谢灵运、颜延之同创“元嘉体”,合称“元嘉三大家”。有《鲍参军集》。 

猜您喜欢

咏左伯桃羊角哀墓

史弥巩史弥巩 〔宋代〕

馀耳当年刎颈交,所争利害仅毫毛。
一朝泜水相屠戮,岂识羊哀左伯桃。
交情切戒勤终堕,以义存心心必果。
死生可托永无睽,自古中山说羊左。

伊川喜雨

黄庶黄庶 〔宋代〕

尺雨乘春慰望深,家家仓廪一年心。伊川父老还知否,此是随车傅说霖。

秋思

释文珦释文珦 〔宋代〕

听说相思情绪,难禁最是秋时。
燕去重增别恨,雁来不服归期。

宿小寺观主僧升座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静处尤宜策睡勋,径投禅榻炷炉熏。
恰为胡蝶春游美,忽吼华鲸曙色分。
僧袒右肩方说法,我聋左耳若无闻。
平生不作桑间恋,草草逃包下白云。

偈颂十七首

释智愚释智愚 〔宋代〕

有意待不来,无心忽会面。
顶发垂丝,眼光如电。
说尽湖海风波,论量柴米贵贱。
更有一处少人知,也是重安眼上眉。

腊月初三日虏人攻城以强弩射退获捷

赵万年赵万年 〔宋代〕

四围钙鼓震天鸣,虏骑平明尽逼城。
万弩应弦因退走,却疑城上有神兵。

题王氏款竹亭

李石李石 〔宋代〕

夏虫不知冰,朝菌不见月。吹息天地间,随分了寒热。

谁为款岁晚,久久媲清节。君家小令君,千金僦别业。

不殊山阴宅,孙子今几叶。胜取三百廛,共坐六十劫。

春林扇温风,夏簟落苍雪。重来得更仆,千偈不须说。

三和二首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身叠三绵凛似冬,老农不与壮丁同。
饮泉吏鲜能清白,濒海民多有赤穷。
晴雨幽人曾候鹳,水风闽囝亦占虹。
汉家非有公私积,亨大毋庸说豫丰。

寿楼春 闻花间女史诵《樊山集》,戏寄

樊增祥樊增祥 〔清代〕

如春莺娇啼。又风蝉细咽,何处哦诗。莫是青城花蕊,自书宫词。

非曹惠,非文姬。与女中相如同时。甚镂月裁云,樊山一集,传诵到红闺。

乐莫乐,心相知。绣平原小像,五色柔丝。早识扶风都讲,莫如蛾眉。

黄紬梦,犹寻伊。怪月中、青鸾来迟。想写韵楼前,千条绿杨俱向西。

念奴娇

佚名佚名 〔宋代〕

阳春歌阙,正玉梅翻雪,江涛如海。秀孕东阳山水,果诞黑头元宰。早蹋天扉,洪钧独运,嘉会符千戴。衔杯乐圣,不妨机务聊解。
且恁笑弄云泉,太平勋业,说与苍生须在。闻道槐庭虚位久,天意端如有待。衮绣来时,渔蓑脱取,留我他年晒。良辰一笑,醉乡天地宽大。
© 2023 有福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